幽幽乐 2014-05-22 20:45:00
一般来说,“人体生物钟”就是人的机体受时间约束,受空间支配所发生的生命活动节律。时间指的年、月、日、时、分、刻、秒,空间指的是洲、国、省、市、县、区、乡、村,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潍涂等。“人体生物钟”就是生命活动节律。那么,人体生物钟可以随意改变吗?
人体生物钟不会随习惯而改变
人的体温升降,呼吸平促,心率快慢,血压高低,血糖贫旺,激素分泌多寡,都具有节律性,因而就有什么时候应该劳动(工作、学习),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什么时候应该补充食物等机体适应性的主观反应,说明到了这个时间,机体就适应做这些事情,否则,违背生物节律,人体就感觉不适应,甚至会出现病理现象。“人体生物钟”是与生俱来,是由“时钟基因”决定的,不可能后天养成,因而,人体生物钟是不能改变的。
如何科学利用人体生物钟
有些人把生物节律解释为生物规律是不严肃的。“节律”是指“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也叫“法则”。“节律”有“规律”的含义,但“规律”不包含“节律”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生物节律有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因此一个人在某些年份、某些月份、某些天内、某些时候会出现身体异常,甚或头脑不清醒,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工作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甚至心烦意乱,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
而某些年份、某些月份、某些天内、某些时刻又觉得特别欣慰,对工作、对学习兴趣很浓,效率很高,记忆力强。其实,这就是“人体生物钟”摆动的结果。人们最好不要在饭前决定重要问题,受生物节律控制,这时人的认识活动处于低潮,判断能力下降,这时决定问题很容易出错。
人体生物钟是可以测定的,但不可以随意改变,掌握生物钟的节律,合理安排个人活动时间,对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保持身体健康都是有意义的。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熬夜的危害有哪些?科学家为你一一讲解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