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另类特征:视知觉

 

约二十年前,读一本由患有自闭症的成年人和母亲合着的一本书,书中由母亲描述孩子小时的某些难以理解的行为,接着由孩子叙述当年出现这些行为的经验,譬如,母亲发现开某台电视孩子就尖叫,而孩子回忆:那个节目某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可怕。这种叙述方式使人对自闭症患者的某些怪异行为得到患者合理的解释,对了解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和提供帮助的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读了那本书之后,我想对自闭症的某些现象,除了患者的认知感受解释及家人观察到的行为之外,这些现象也有心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和解释,若能结合患者和父母的经验以及医生的知识,将可对自闭症的症状做较完整的诠释。我这个想法曾和几位母亲讨论过,但要有能回忆并叙述经验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并有保留纪录据之做完整描述的母亲,如有他们的合作加上他们愿意将私密的经验提供给大众阅读,我这个想法才能执行。因此,这个梦想至今尚未实现。

 

蔡松益邀请我替他的书写序,是我莫大的光荣,因为松益的成长面对许多挑战,自闭症之外,视力不佳、眼球震颤也影响他的学习,幸而他十分聪明又记忆极佳,在父母及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之下,渐渐发展出仿说、自动说及交谈的语言,以及注意别人的情绪和别人互动的社会功能。他不只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练习,更要克服困难,让别人认识他、了解他。现在松益研究所毕业几年了,但还等待伯乐认识他的能力,给他工作、创作的机会,他才能将能力作更好的发挥。

 

替松益的书写序,让我想起要和患自闭症的人合作的未实现的梦想。读了书稿,发现「爱记路的孩子」、「先学会认路、认字、才开始学说话」、「沉浸在缤纷色彩的图画世界里」、「立体感的创作之乐」、「直视他人与自己,开始交流」,对虎尾兰和榄仁树的观察和描述等章节,正呈现出松益和别人不同的「视知觉」特色,因此我以自闭症的视知觉特征为题目,介绍自闭症常见的视知觉现象,以及医学对这些视知觉特征的研究发现。

 

患自闭症的儿童有许多视觉症状,这些症状有些从出生就出现,有些在出生几年后才较明显,有些持续到成年,有些则年纪渐长症状变轻或完全消失。眼睛不看人、避开和他人的目光接触,是最常见的视知觉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可大致分为对视刺激反应太强和反应太弱二类。怕亮光、怕黑暗、眼睑下垂、眼睛半闭看地下等现象,可能是患者对某些光线过分敏感的调适现象。另一类症状可能是视觉反应不敏感或偏好某些视觉刺激,而寻求比一般人更多的刺激,譬如,斜着眼睛用周边视野看东西、看水波、照镜子、看反光、看车轮压在地面的痕迹或光影变化、眼睛看亮光手指张开在眼前晃动等,常在年幼的中低功能自闭症患者身上看到,而被视为怪异行为。

 

对一位患自闭症的人而言,可能同时存在对某些视觉刺激过分敏感,而对另一些视觉刺激十分不敏感的现象。拿松益来说,他对看人的脸、认人的脸十分不敏感,因此他要努力「记忆更多面孔」来认识亲戚,而他对「老虎尾巴」、「虎尾兰」、「立体关系」却巨细靡遗的印记在他的脑子里,并且逐渐发展到对许多植物的兴趣,最后以景观设计作为他的学术研究目标。对这些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觉刺激反应,医学研究有什么发现呢?

 

对知觉刺激的过分敏感和过分不敏感的现象自一九七○年代就开始研究,近十年来,由于解析力较强的脑波、磁振扫描(MRI和fMRI)、正子扫描(PET)、磁脑图(MEG)及电子晶片协助的研究方法等在方法学上的进步,使得自闭症类病患(以下简称ASD,包括自闭症、艾斯格格症和非典型自闭症)的视觉障碍的研究多起来,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报告出来。然而这些报告,在实验方法、样本的诊断方法和年龄、对照组的有无和对照组的选取原则等,方法学上有不少差异之处,因此不少研究结果出现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之处。底下将比较重要的研究结果加以介绍给读者。

 

视觉历程指从注视、看到的讯息传到视网膜,经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许多部分,最后解读出看到的讯息的历程。ASD的视知觉历程研究发现,ASD对明暗对比的敏感度可能和对照组有差异,有研究发现,ASD在较简单的明暗对比测试敏感度高于对照组,但在复杂的对比实验则敏感度低于对照组。在视觉形状的知觉历程,有一个研究发现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反应阈值,不只高于正常对照组35.5%,也比艾斯柏格症组高26%,显示视觉形态的知觉和自闭症的严重度有关。研究也发现ASD患者对静态的形状知觉和部分显示的物体形状的知觉是正常的,但深度距离的知觉可能有障碍,因为有的患者贴着人讲话使人感到不舒服,自己却不觉得太近。此外,有些图像容易使一般人产生错觉,但这些图像测验,ASD患者却比较不会产生错觉。

 

在颜色知觉方面,临床上常见ASD患者特别喜欢某些颜色或害怕逃避某些颜色。有个研究测验ASD和对照组的阅读速度,结果发现加上颜色后,ASD组的阅读速度加快13%。但是在颜色区辨的研究上,样本大都是在小学到国中这个年龄的ASD患者,ASD组明显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至少三年。研究者也发现颜色区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故ASD患者可能受语言能力发展障碍的影响,而干扰颜色区辨能力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自闭症患者对人脸和对物体的视知觉。肯纳一九四三年报告自闭症的论文,就已描述自闭症患者不看人、避开视线接触,但对物体有特殊的兴趣,而且常以极好的精细动作操弄物体,并保存较好的拼图能力。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SD患者辨认物体、辨认人脸、辨认人脸的明显基本表情、和注视物体的能力都没有明显障碍,但对认脸比对认物没有兴趣,而且对认知复杂的脸部表情的能力较差,但可辨认熟悉的同一个人的复杂的脸部表情,或熟悉情境的复杂脸部表情。除了表情之外,也有人研究由人脸分辨脸主人的性别,结果发现ASD患者在这方面的表现较差。

 

探讨对人脸的反应差异,研究者追踪受测验者看人脸时,视线停留在脸的部位的时间和视线移动的路线,结果发现一般儿童的视线主要落在眼睛和眼睛附近,而自闭症儿童的视线却落在嘴、额等部分,极少注意眼睛和眼睛附近。研究也发现ASD患者处理解读注视眼睛附近的资讯的效能较佳,而人的表情、情绪、态度,甚至性别辨识,都可由眼睛附近的细微表情表现出来,这可以解释ASD患者较难理解别人的复杂的表情。研究指出ASD患者处理注视眼睛附近的资讯效能不佳,可能是患者自幼不看人的眼睛附近所导致的结果。可是自闭症患者为什么从小就不看人?

 

在大脑神经解剖学上,处理看人脸的神经资讯最相关的是大脑枕叶的楔形回,被称为楔形脸区(Fusiform Face Area,简称FFA)和颞叶的杏仁核。约从二○○○年开始,用fMRI、PET、MEG等影像学工具研究自闭症患者看人脸时FFA的激发反应,有不少报告指出ASD患者在看人脸时,其FFA激发反应弱,显示其FFA在看人脸时的反应不足,而指出FFA被看其他物件的功能区占据或取代。然而最近的研究,却发现若能诱导ASD患者注意看脸,其FFA仍有反应。至于杏仁核,它是情绪反应的重要神经解剖位置。约二○○○年左右的报告,均指出ASD患者在看脸部的情绪表情时其杏仁核激发反应很弱,但最近的研究却又有不同的结果,亦即杏仁核的激发反应强度和受试是否熟悉刺激物有关。因此ASD和FFA障碍或杏仁核障碍的关系,都尚无定论,有待继续研究。

 

从前面初步整理的研究结果,大都尚无定论,这可能和ASD的诊断类别、受试患者的语言功能、年龄,智商等有关。有人指出,ASD的视知觉能力很可能是呈双峰分布,即某功能有一群患者超好,而另一群患者却很差;如果没有将患者适当分类,而将整群ASD混在一起,研究会持续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另外,从上面所举视知觉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ASD的症状大都有生物学的诠释,不是患者「故意」不看人不理人。希望从这个角度,我们能更了解ASD。更多和健康百科有关的文章,编辑推荐:瘦肉精到底是什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健康百科 自闭症 视知觉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