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族心理透视 宅族怎样面对明天

这里特指的,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统称 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的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周边产品有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纯粹足不出户,并不迷恋动漫的人只能称为尼特族

  广州出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今年314日《南方都市报》上的相关报道引起众多网民讨论,很多人担心年轻的宅男宅女们沉溺网络,沟通能力退化。

  和日本御宅族的某些特点对比(如依赖网络、不想去上学或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收藏癖、独身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啃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

  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尽管争议不断,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宅男宅女不喜欢出门的人画上了等号。

  网络的普及成就了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记者通过询问身边的一些年轻人了解到,宅男宅女们很少甚至从不出现在酒吧、KTV、运动场、商业街等公共场所,大部分时间在家自娱自乐,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离不开住宅小区,他们也并不忌讳被人叫做宅男宅女。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隐蔽?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你够不够

 对于我们来说活,宅在家里似乎成了现今的一种流行,如果不是由于工作原因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猫在家中哪也不去,甚至有的人会拒绝去上班,直接呆家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这种避世的行为是否健康,它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宅人的心理健康。

  猫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宅男 宅女 宅族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猫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很多时猫宅会被认为是难与异性相处,对人欠缺普遍应有的态度,不懂适应社会。因此,很多人会把拥有以上特征的人误认成宅式生活

  顾城,这个日后的天才诗人,小时候却很自闭。他的父亲顾工曾这样描述:他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还有许多用漫画笔法画的小人小狗小猪。他可以半个月都不出门,在屋里描绘他想象的世界。

  周杰伦据说也是宅男的代表。这个红透大江南北的歌星,说起自己不演戏的时候,最喜欢几天足不出户,猫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等,过着典型的宅男生活。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家方刚看来,宅男现象其实不仅是舶来品,在中国也不少。但最初创造这个词却来自岛国日本。那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但人际关系淡漠,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更多以家庭为单位,单打独拼。这让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种依赖家庭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宁愿退缩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宅男现象一出现,社会便众说纷纭。在日本,它经常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日本发生过许多女生失踪遭到杀害的例子,最后侦破多数是宅男所为。

如果说宅男匪夷所思,那么宅女则被另一个流行的名词干物女所取代了。干物女让心理学家们忧心忡忡的是,在本应该恋爱的年纪里,她们好像对男人绝缘。除了工作,每天下班后早早画家,不交际,守着阿猫阿狗,或者独自在家做美容,过着波澜不惊的宅女生活。

  心理学说,人从一出世起,便渴望回到永恒,回到母亲的子宫中,好像那里才是安全的,温暖的。而一个健康人,要做的便是摆脱这种心理退化倾向,勇敢地剪脱自己和母亲的心理脐带,长大,像老鹰一样去面对社会生活的风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宅男 宅女 御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