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有害还是有益?

早年在日本曾风行一种说法,即多吃味精可以补脑,但有人食用味精后会出现头痛恶心、四肢麻木、心悸多汗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他们把这些问题归罪于味精。那么味精对人体健康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呢?
做饭时,在菜或汤中加一点味精,吃起来就觉得格外鲜美,从而增进人们的食欲。有时,味精还能恢复食物在调制过程中丧失的香味。可以说,味精是“鲜味的本源”。除此之外,味精还具有保健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能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能参与脑组织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对改进丘脑功能、改善脑疲劳和神经衰弱有重要作用。因此,谷氨酸常作为精神病人的中枢神经及大脑皮质的补剂,还可改善神经有缺陷儿童的智力。此外,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物,能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
但是近年有研究显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有抑制脑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人的智力。味精在消化过程中分解出的谷氨酸,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味精摄入过量,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人出现头痛、眩晕、肌肉痉挛、嗜睡或焦躁、心慌意乱等一系列症状,有些人还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有抑制作用,妨碍儿童骨骼发育。由于味精中含有钠,摄入过多,不仅常常会感到口渴,还可导致高血压,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味精作为调味品,少量使用可调节食物的味道,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过多强调其效用和过量补充则会产生副作用。
爱心提醒: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因此,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不宜食用加入过量味精的菜肴。

(编审 许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还是 有益 有害 味精 禁忌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