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忌喝牛奶?(插图)

牛奶是一种营养佳品,但牛奶的蛋白质具有致敏作用,并且绝大部分是不易消化的酪蛋白,牛奶的脂肪球较大,不易消化,所含低价挥发性脂酸较多,对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牛奶还易受细菌污染,所含的乳糖需乳糖酶消化等,因此,有以下情况者,一般应忌喝牛奶。

1、牛奶过敏 可见于正常人,更多的是过敏体质者,其中多是婴儿。常在饮用牛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也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或荨麻疹等。

2、牛奶不耐 是指对牛奶不耐受。中国有部分人体内乳酶不足或缺乏,喝牛奶后,由于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在结肠被细菌酵解产生气体,导致不同程度的腹部胀气、多屁、腹痛和腹泻。因此,应考虑不喝牛奶。

3、返流性食管炎 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胃和十二指肠液返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炎症。研究证明,含有脂肪的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因此,患此病者不宜喝牛奶。

4、食管裂孔疝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肥胖经产妇女,是由于部分胃经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而凸入胸腔。裂孔疝可以破坏贲门的正常保护机制,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液返流入食管造成炎症。饮用含有脂肪的牛奶,同样会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从而增加返流,加重症状。

5、溃疡性结肠炎 早在60年代,人们已证明,喝牛奶的本病患者,停饮牛奶及其制品,病情好转;若再次饮用牛奶及其制品,可导致病情加剧或发作,再度出现腹痛、腹泻和脓血便三大症状。这可能与牛奶过敏、牛奶不耐和牛奶中低价挥发性脂肪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关。

6、胃次全切除术后 由于手术后残留的胃很小,饮用含乳糖的牛奶后会迅速涌入小肠,使原来已显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显不足或缺乏,进而产生牛奶不耐症状。

7、肠道易激惹综合征 是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运动功能和肠道粘膜分泌功能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为腹痛、便秘或腹泻及粘液便。其病因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

8、胆囊炎和胰腺炎 牛奶中含有脂肪,而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因此,饮用含有脂肪的牛奶,不仅加重了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而且可使症状加剧。

9、其他 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饮用牛奶后可使症状加重,故也应忌饮用牛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牛奶 插图 人忌 -- 哪些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