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油腻胆固醇过高?介绍5个吃油不生病的办法

 

你是否也喜欢重口味饮食呢?是否也觉得油多不坏菜呢?水煮肉片、鱼香茄子、豉油鸡……这些美味哪一道都是油汪汪。但吃得太过油腻,会损害身体多个脏器,导致胆固醇过高等问题,怎么吃油更健康呢?

 

宋代才开始吃植物油

 

中国人自古就有做菜放油的历史。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比如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汉代后才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记录,包括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现代人以吃植物油为主。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大约为40%~70%。第二类是橄榄油、茶籽油等,油酸含量为70%~80%,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第三类是亚麻油和紫苏油等,含50%~60%的亚麻酸,对降血脂也很有帮助。

 

国人吃油误区多

 

油不仅能为美味增色,还是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然而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吃油量高达45~50克,远远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日25~30克的标准。

 

英国《每日邮报》曾综合大量研究指出,过量吃油会带来癌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关节炎、胆囊炎、痤疮等问题。尤其当摄入饱和脂肪酸过多时,会使胆固醇增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国外专家曾研究发现,吃动物油多的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高。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将日常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换成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冠心病的患病风险降低19%;不饱和脂肪酸每增加5%,冠心病风险降低10%。

 

不会吃油是国人的误区。其一是欧米伽3脂肪酸严重缺失,这一物质多存在于紫苏籽、亚麻籽和深海鱼中,对身体许多器官有益;其二是大量食用加工食品,导致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反式脂肪酸可诱发心脑血管病以及肥胖、哮喘、过敏等疾病;其三是烹饪方法增加油的摄入。比如国人爱用过油、淋明油等方式做菜,会使每个菜品的用油量超过50克,其中45%以上会随着菜被摄入。另外,勾芡虽能帮助入味,却会使油脂随淀粉一起黏在菜肴表面而被摄入。

 

尽管吃油有诸多不利之处,但不吃油也是错误的。因为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很多生理活动必需的,摄取不足会导致精神不振、情绪不佳,甚至出现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摄入脂肪严重不足时,人体甚至会自行合成脂肪,出现“喝白开水都长肉”的情况。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胆固醇 油腻 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