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饲养?

 

国外的消费者不但关心购买的畜产品是否卫生安全,也同样关心该动物曾经受到何种对待,所以会在一般畜产品分级制度下,主动选择标榜人道或高动物福利的畜产品,进而使较高的人道饲养与屠宰等水准,也成为产品的附加价值。

 

其实台湾的畜产业饲养模式与美国、日本等国家饲养系统几乎相同,现况算是符合世界上一般饲养系统应有的人道条件。从官方来说,我国针对人道也设有相关的国家标准,除了「动物保护法」之外,现有针对畜产业相关的法规包括「畜牧法」、「屠宰场设置标准」、「动物保护法」、「动物运送管理办法」、「畜禽人道屠宰准则」与相关施行细则等。然而,此类法规算是产业的最低标准,对于想要进步与提升产品特色的生产者,或是想要支持产业人道水准进步的消费者来说,仍不足以满足其需求。

 

所以先进国家如美国、法国等,为促使产业进步及提高农民收益,鼓励民间组织在政府设定的动物保护法规之外,自发性的实施更高标准的人道产品,以造成市场区隔,例如有额外的空间、放牧、环境丰富化或限制剪针齿、剪尾等。

 

此类标准由各种协会(例如「美国由猪肉协会(National Pork Producer)」、「美国人道协会(American Human Association)」或「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 PC A)」等)筹组专家团队,于合乎该国动保法之条件范围自订,因此,人道认证并无世界通用的规范,各种不同标准间各有差异,端看消费者认同程度,但基本上都比当地政府规定的水准还要高,对消费者才有吸引力。

 

由于并没有类似ISO认证的世界性的、国际公认的人道生产规范,所以人道生产的规格在台湾的设计,就是尽量以符合前述「五种自由」精神及世界潮流,包括给动物更多自由、更少拘束、更丰富的环境与社交等趋势为主。

 

我国一般的畜牧饲养方式并不比国际集约式饲养的规格差,所以不能将一般生产的畜产品列入「不人道」的范围,但是相较于国外的地大物博,在台湾地狭人稠的情形下,集约式(工厂式)的饲养可说是唯一解决大量动物产品需要量的途径。

 

所以,台湾设计人道饲养时,在饲养空间上难以做太大的增加,因为台湾连人类所能享有的土地面积都可能比其他国家小很多。例如,若仅以人口除以全国土地面积的密度来算,台湾人可以分到的土地面积是欧洲人的二十分之一,是澳洲人的二一○分之一,猪跟鸡可获得的生存空间差异还更大(请见下图表),所以相较之下,台湾即使是经营一般规格的畜牧业,也已经算是尽量给予动物较大空间,毕竟动物饲养的空间太小也会造成动物生病,生产者其实是无法过度限缩饲养空间的。更多和健康百科有关的文章,编辑推荐:花精是什么,植物精油是花精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人工饲养 健康百科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