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3 11:56:07
现状
目前保健机构准入由工商部门批准,而充当技术性角色的卫生部很难监管
破局
“悟本堂”事件将促标准制定———国家卫生部门与工商部门正在协商相关细则
“悟本堂”事件在全国闹得轰轰烈烈。记者近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中医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获悉,目前国家卫生部门与工商部门正在协商规范保健机构的相关细则,今年底有可能出台试行规定。
体制真空
谁来管他,两部门很尴尬
据了解,目前“悟本堂”事件的焦点已转向该由谁进行执法查处。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介绍,由于保健机构目前的准入由国家工商部门批准,而充当技术性角色的卫生部门很难监管。
“经查证,张悟本并非医生,也不是在医疗机构行医,而是做些养生咨询工作。其实我们去年便提出对保健机构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规范,对从业人员定准入标准,同时规范服务内容。”吴刚表示,之所以会发生“悟本堂”事件,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也未有任何标准。他还透露,针对保健行业的标准,国家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等已加紧协调,预计今年内能出台相关的试行规定。
法律漏洞
自称医生,他还真没违法
在张悟本没有医师资格、“高级营养师”头衔也系杜撰,却以专家自诩活跃在荧屏上没人干预的背后,是我国法律制度不够严格完善的深层原因。专家指出,目前有些医院确实有营养师的岗位,但是在我国却没有不通过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不允许从事营养师执业的严格法律法规规范。
医师是经过行政许可获得的职业,许多国家甚至将医师的称谓也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任何人不得冒用,自称医生是违法行为。而我国法律却没有类似规定,只明确规定没有取得执业证书从事诊疗行为是非法行医,对冒用医生名称是否违法,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却没有限制。
“我们的监督执法应该是有防范功能的,对公民的就医安全构成威胁就应该及时查处,不能等着出了事再来追究责任。”卫生法学专家卓小勤教授表示。
管理之外
媒体误导,真专家在哪里?
不少专家认为,“悟本堂”事件是由于媒体错误的推波助澜。吴刚表示,除了媒体宣传应加强规范和筛选外,专家主动出来说话也很重要。“我觉得除了政府的管理外,真正主流的专家应站出来,进行科学的阐述和解析。”吴刚提醒市民,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养生方法,别人的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卓小勤教授表示,养生保健夸大宣传的案例在我国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屡禁不止。一方面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思想很严重,虽然明知有些理论是谬误却不愿意在早期及时站出来澄清。另外,我们的法律应当对非法行医的规定更加具体些,制裁更加严厉些,这样才能保护公民的就医安全和生命健康。
最新动态
悟本堂又开张 不见张悟本
悟本堂工作人员称暂不考虑接受新预约
北京工商部门称其是否构成违法还难以界定
昨日,在经历了3天的短暂停业后。位于北京市奥体中心的悟本堂重又开张。工作人员称,媒体曝光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营业,因为预约患者太多,在今年年底前他们都不会再接受别的预约。
对悟本堂再次开业,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对记者表示尚不太清楚。该局工作人员介绍,上次对悟本堂的执法检查是以卫生部门为主,他们派了执法检查大队两名工作人员配合,由于在现场除了些空桌子、空椅子以及电脑外,没有看到患者问诊的画面,因此目前尚很难界定悟本堂是否存在如媒体报道所言超范围经营及广告欺诈等违法问题。
累积挂号数千人
昨日中午,记者赶到悟本堂,门口的保安见去悟本堂,招了招手说,都被查了,你们还去那干嘛。记者表明身份后,门卫说,来的都是老年人,外地人多。“还有病人给我诉苦,挂号2000元,他要加塞,要8000元。”记者在现场看到,悟本堂门前挂着禁止拍照的警示,大门敞开,身着制服的服务人员看见来了客人,连忙热情相迎。对保安所言加钱就能加塞的说法,她们予以否认。她们说,截至目前,在该公司预约咨询的患者人数已经有数千人,“到今年年底都接待不完。”他们表示,暂不考虑接受新的预约。
“真正患者投诉少”
“目前舆论对我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以及所谓专家,真正有患者投诉的很少”,悟本堂工作人员依然坚信,张老师在食疗上绝对有其独到之处,这从网上一些曾让他看过病的患者留言能够看出,“但非常奇怪,媒体对这些视而不见。”
昨日,在重新开张的悟本堂,记者未能见到张悟本。工作人员说,张老师最近很忙,可能没有时间亲自接待病患。前来咨询的患者,将由其他咨询师负责接待。记者随后走访几处张悟本的坐诊地点,均未见到张悟本。在中研健康之家,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决定,不再让“张教授”、“张博士”到此接待病患咨询。
专家视线
媒体必须反思
医学科普不能过度娱乐化
最近几天,围绕张悟本、绿豆的“围剿与反围剿”终于尘埃落定,张悟本之“伪”已被证明。记者专访了健康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
仅6.48%的人有科学健康素养
现在的社会有“三化”: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医疗过度化。我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而且由于工作压力大,疾病也找上了很多年轻人,这样病人的数量增加了很多,有医疗诉求的人也有增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格外凸显。
另外,去年12月,卫生部公布了一个调查,全国居民中具有科学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只有可怜的6.48%,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也是这些所谓健康、养生专家的主要追捧者,这部分人格外缺少医学知识,也是某些伪专家、伪知识会迅速火爆的重要原因。
媒体要有“敬畏心”
科普是严肃的,尤其是医学科普,那是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的,必须得有社会责任感,绝对不能戏说。现在有的电视节目把医学科普完全娱乐化了,奉行所谓的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观念,这绝对是过度娱乐,我同意生活是需要娱乐的,但是娱乐不是生活的全部态度,生活尤其是健康的生活还需要严谨、认真、负责任,需要有敬畏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