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7 10:47:34
当今正处于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热潮,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进生活化学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有些重要概念,亟需澄清。
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迄今,化学家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元素已达108种,自然界存在的约有90种,在人体中发现的已有50种左右,而且有的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可分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两大类。
必需元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中又可分两类:一类叫宏量元素(一般省去必需两字)是指每天撮入0.04克以上,且占人体0.05%以上的元素,宏量元素有11种,它们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其中氧、碳、氢和氮四种元素占人体总重的96%,其余7种占人体3.95%,总计宏量元素占人体99.95%。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指每天摄入量在0.04克以下,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铷、锶、氟、铜、硼、溴、碘、钡、锰、硒、铬、钼、砷、钴、钒等17种(有的如镍、碲等尚未确定),这17种元素占人体约0.05%。非必需元素顾名思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它也可分两类:一类虽然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或发育生长不需要的,但是人体掇入少量后,不会产生严重病理现象者,常称无害元素如铋元素等;另一类,不仅人体不需要,而且摄入微量,就会出现病态或中毒症状者,常称有害元素或有毒元素。如汞、镉、铅等。上述概念和称谓不可混淆,这是必须注意的。
元素的代谢和平衡人体需要的元素都要通过食物与饮水来供应,但是,无论是宏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决非韩信带兵那样“多多益善”。也就是说,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某一水平,多了或少了都会有不良后果,甚至会引起疾病。对每一种必需元素人体都有对应的酶来“管制”它,使元素按人体需要控制在一定浓度。如果人体某一元素少了,酶就对摄人某元素化合物进行加工,合成人体所需的某元素化会物;反之,如果摄入某元素过量,酶就会把它“驱逐出境”,以保证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的这一工作保证元素的代谢和平衡。由于酶在体内含量极微,所以人体调节元素代谢和平衡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们应科学地摄人必需元素量,既不可太多,又不可太少,就是对宏量元素也是如此。例如人体摄入糖、脂肪等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过量,也会得肥胖症、心血管病等;对微量元素同样如此,例如铁是微量元素,是红血球主要成分,缺少它,人体血红蛋白不易合成,导致贫血,但一旦多了,也会得多铁症,严重者会“铁中毒”死亡。至于非必需元素,特别是有害元素,通常由肝进行代谢,排泄出去,人体是决不让它们累积而兴风作浪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人对有毒元素和微量元素作用混淆不清,误称有毒元素为微量元素这是错误!同时,不可把微量元素称为有毒或有害元素。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