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膳食防治缺铁性贫血

 



 

 

 

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红细胞中主要成分-血红蛋白的原料,当身体铁缺乏时,就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长期明显铁缺乏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形成缺铁性贫血,也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摄入、吸收铁的量太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以及身体需铁增加(生长发育期、孕期),进入的铁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致铁绝对或相对的缺乏。因此少年儿童、妇女、老人更易于发生铁缺乏。缺铁可造成贫血,影响智力发育,使易于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影响肌肉功能,使骨骼生长延缓等。


二、为什么摄入足够的铁还会贫血?铁摄入足够与否?从上述可知,决定于三个方面:即摄入量、可吸收的量以及需要的量。据2002年调查的结果看,平均每人每日23.2mg、农村23.1mg、大城市24.3mg,与我国人一般需要的量比较,似乎并无不足,但为什么仍然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究其原因,除了有的是铁摄入较低、不能满足需要外,主要的还是铁的吸收问题。原来,食物中铁有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两种类型: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主要在动物性食物中,约占其铁含量的40%左右),可被肠细胞直接吸收。它不受食物植酸等因素的干扰,而且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有促进其吸收的作用,所以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远比非血红素铁(及离子铁)高;非血红素铁或离子铁在食物中,大多数与蛋白质、氨基酸及其它有机酸等结合,铁在吸收前必须先经溶解,与有机部分分离、还原为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


膳食中有很多成分能促进或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抑制吸收的有磷酸盐、碳酸盐、植酸、草酸、鞣酸等,这些成分可与非血红素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而阻止铁的吸收,也就是谷类等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低的主要原因。碱或碱性药物可使非血红素铁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铁,阻碍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以及胃大部切除时,胃酸分泌减少也影响铁的吸收。能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的有,抗坏血酸能将铁还原为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亚铁形成可溶性螯合物,而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半胱氨酸也有类似作用。肉、鱼、禽类中的“肉因子”(其化学本质尚不清楚),不但使肉类本身铁的利用率高,且可提高植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膳食中含钙高时,可除去干扰铁吸收的植酸、磷酸和草酸根,改善铁的吸收,但过量的钙不仅无助铁吸收,且可使之降低。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防治缺铁性贫血 补铁 膳食 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