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到底要怎么喝


  粥不宜做主食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开始衰退,一方面是胃肠的消化功能减弱,另一方面是牙齿开始脱落,咀嚼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跟米饭比起来,粥有其特有的优点,吃粥不必细嚼,正适合牙齿不太好的老年人。而且,由于粥很细软,老年人容易消化和吸收。
  因此,很多老年人虽说不至于顿顿都吃,却把粥作为主食形式。
  但粥毕竟以水为主,“渣”极少,在老年人食量不大的情况下,吃饱后获得各种营养素的量要比吃馒头、米饭差很多。尤其“餐餐白粥加咸菜”,是远远无法达到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的,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除非疾病治疗的需要,一般不主张成年人包括老年人把粥当成主食。对大多数老人而言,平时吃饭,把饭做得烂些就可以了,或在正常饮食之余,偶尔换换面条来吃或喝点粥。
  即使是喝粥,也不主张清淡到只就咸菜送白粥,一定要搭配一些荤菜,如蛋、鱼或肉菜,每天变变花样,以求营养均衡。
  喝粥不一定易消化
  “吃粥更容易消化”这句话,细细推敲,也有不妥之处。
  一方面,粥的水分含量高,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抑制消化过程。另一方面,吃粥不必细嚼,所以又有“喝粥”之说。
  而吃饭和吃其它固体食物如馒头、面条等,必须细细咀嚼咬碎。在咀嚼过程中,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舌头的味蕾,促进食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口腔中就开始对碳水化合物进行简单的分解。此外,人在咀嚼过程中,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引起胃、肠、胰、肝、胆囊等消化器官的活动,为在胃肠的消化作好准备。所以,“粥更容易消化”的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喝粥跟着季节走
  虽然粥不能当成主食每天食用,食粥养生却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粥来防病治病了。不同的粥有不同的作用,顺应不同的季节。因此,喝粥要跟着季节走。
  夏天气候炎热,绿豆粥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功效,是夏季粥品的首选;莲子粥对夏季心烦失眠有一定作用。
  秋天气候干燥,就要吃具有润燥、暖体、养肺、益气作用的粥,如:养神固精的莲肉粥;和中补脏的扁豆粥;润肌防燥的核桃粥;润肺益肠的松仁粥;养肺止咳的燕窝粥等。
  冬天寒冷,在营养上应以增加热能为主,“腊八粥”是冬季粥类的首选。一到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这已成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腊八粥”的原料主要是多种米、豆、果仁。豆中含有能与动物蛋白媲美的优质植物蛋白;果仁中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它们都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止咳和益智健脑的作用,其中丰富的维生素 E 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冬天气候寒冷,若腊八粥中加入羊肉,则更具温补作用,达到暖中御寒的效果。
  请君一唱健康粥歌
  粥的种类和作用繁多,我们民间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健康粥歌,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请君不妨在家试试。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润肺又止咳,煮粥加百合;清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气短体若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煮粥加生衣;滋阴润肺好,煮粥放银耳;健脾助消化,煮粥加山楂;壮阳胜补药,煮粥放麻雀;补肝益肾明目好,枸杞煮粥疗效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怎么 到底 食谱 -- 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