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开颅术是怎样的?

 

1974年5月,中国为数不多的鉴定古代人类的专家韩康信,被邀请到西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工作站,参加鉴定古老的人骨遗骸工作(4000年前的古人骨遗骸,在甘肃出土)。在那里一颗有一个洞的头骨引起了韩康信的注意,年轻的韩康信丝毫没有意识到,从这天起,一个长达30年的谜团由此引发了。

 

1983年6月的一天,韩康信来到青海民和地区鉴定一处4000年前的墓葬群中出土的大量人骨遗骸。当考古人员将一批头骨送到韩康信面前时,时间仿佛被凝固了,他又发现一个有洞的头骨。这个洞非常圆,而且洞口的截面非常整齐,就像现代工厂里用钻头钻金属器具的钻孔一样。让韩康信吃惊的事情接踵而来,他又接连发现了2颗有洞的头骨,洞的形状更加离奇,一个椭圆形,一个长条形。这一次,韩康信心中升起一连串的疑问,9年前,在西安看到的那个头骨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只是一个孤立偶然的现象吗?韩康信决定将头骨带回北京。

 

研究确定,有洞头骨系生前形成

 

几个月来,那些神秘的孔洞成为了韩康信的一个心结,在这几位4000年前的古人身上,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些奇形怪状的孔洞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作为一位资深的古人类学家,韩康信感到棘手的就是孔洞的形状,什么样的器具能在头上砸出这样圆润的洞穴?以及为什么要在头颅上钻洞?

 

有一种情况可能存在,那就是在人死后。韩康信在资料上看到,欧洲古人类出于对人骨的崇拜,在死后的人的头上钻洞取骨,做一些小的装饰品或纪念品,用来辟邪。那么,青海发现的有洞头骨,会不会也如同欧洲人的古老信仰一样,是某种人骨崇拜的结果呢?

 

头骨的发现本来只是韩康信的一个意外收获,但是,10年来,屡屡在不同的地区发现这些奇特的古人头骨,这其中还包括新疆出土的几颗有洞头骨。韩康信认为,中国古代也存在着某种人骨崇拜,应该着手整理后,对外发表这项研究。

 

但是猛然间,韩康信心头一惊,他忽然发现几颗曾经看过无数遍的青海头骨与新疆的头骨完全不同。新疆头骨的洞口边缘有一个垂直的截面,然而青海头骨孔洞的边缘却是光滑圆润。

 

同样是头骨上的洞,一个光滑圆润,一个棱角清楚,青海的头骨远远不像新疆头骨那么简单,如果是在人死后,用工具切下骨头,那应该留下整齐的切面才对。

 

显然,死后取骨以及人骨崇拜的说法已经无法解释这个带有圆润边缘的头骨了。

 

难道这是骨头生长愈合的痕迹吗?想到这里,韩康信心里更加不安,如果真是那样,那就意味着,这3位男子头上孔洞形成的时间,不在死后,而是生前。

 

大胆推论,曾做过开颅手术

 

对头骨的研究在随后的几年并没有任何进展。

 

一天,韩康信无意中看到一本国外文献,文献上的图片是南美洲出土的4000年前古人的头骨,他们头上的孔洞显然比青海头骨的更加规则,而且洞口的边缘也同样平滑圆润。

 

对这些孔洞形成的原因,法国人类学家普若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开颅技术。法国人的推想的确给了韩康信很大的启发,但是难道在人类文明还处在幼年的时候,古人就有了那样的惊人之举?韩康信从内心深处仍然非常疑惑。

 

2001年6月,韩康信来到山东临淄鉴定古人类头骨。当助手递给韩康信一颗头骨时,韩康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无法按捺自己的欣喜,立刻让大家停下手中的工作,先清理所有出土的头骨。

 

在中国的东部,也同样出现了有洞头骨。

 

在四百多具遗骸中唯一一个有洞的头骨属于一个死亡时还是中年的男子,而他生活的年代,距今有5200年。

 

他头上这个孔洞如鹅蛋大小,比青海头骨更加规则,而与普若卡发现的国外头骨几乎完全一样,头骨的洞口边缘也光滑圆润。

 

韩康信一遍遍摸着孔洞的边缘,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韩康信的报告连夜被送到了济南山东考古研究所。在报告中,他非常慎重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他认为,那位5200年前的古人在生前曾经接受过开颅手术。

 

人们无法相信,在那个蛮荒的时代,在那样的文明程度下,古人怎么可能实施如此危险而精密的脑部手术呢?

 

几经周折,研究仍陷入困境

 

2001年6月25日,中国考古学界和医学界的几位权威齐聚山东考古所,就韩康信提出的推定召开“头骨论证会”。

 

对于如此大胆的推定,各界权威产生诸多质疑。

 

几个小时过去了,会议依然僵持在韩康信提出的核心证据上。专家们认为,肉眼的确能看到光滑圆润的骨质,可是,怎么能证明这就是生长后形成的呢?况且,仅仅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就能够推断出事实的真相吗?

 

头骨的CT扫描结果不支持开颅术的推论。

 

鲍修风,被人们称为脑外科的“第一把刀”,他对于韩康信的结论将信将疑。鲍修风凭借着对颅骨的了解,认为古人要想徒手在人的头上切出一个圆洞并非难事,可是,要保证切骨后人能活下来,就不能出现任何微小的差错,否则,必将致命。鲍修风想为头骨做扫描。如果他真的能够检测出孔洞是手术后形成的,那专家组所质疑的关键证据就能得到一个有力的证明。

 

头骨的CT结果出来了,头骨水平横截面的图像清晰地呈现出来,洞口边缘每个层面的确如韩康信所说的那样非常圆润。这样的图像,鲍修风还是第一次见到,虽然他曾做过四十多年的开颅手术,但是对于手术后,骨头的边缘究竟是怎样生长的,他完全没有经验。孔洞边缘所呈现的这种形状,到底意味着什么?鲍修风立刻将冲洗出头骨的X片与做过开颅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对比。但遗憾的是,二者并不相同。

 

这个检测结果很快传到了山东考古所人骨工作站,让韩康信心头一沉。

 

头骨论证会后,韩康信一直没有返回北京,就在鲍修风鉴定头骨的同时,韩康信自己也在寻找一些新的证据。

 

他每天花很多时间,用各种手段来研究头骨,试图找出直接的证据,可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难解疑惑,古人用什么工具切割头骨

 

为头骨寻找证据的不只是鲍修风一人,山东考古所研究员张振国,与韩康信交往了十几年。在他的印象中,韩康信是一位严谨而有几分保守的学者,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韩康信是不会轻易将他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的。

 

虽然因证据不足,“头骨论证会”最终没有认同开颅术的推论,可是在张振国看来,还不能判定谁是谁非。

 

遗址出土的所有物品目前还在清理当中,凭他对这个遗址文化的了解,也许能够从中找出证据。张振国一人默默地整理着这些遗址中的随葬石器。

 

5200年前,人类还处在石器时代。如果头骨上的孔洞真的是人为做的手术,那么当时手术的工具也只能是石器。

 

张振国一遍遍尝试着石器的锋利程度,石器的刀刃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锋利。此时,张振国有些迟疑,如此粗糙的工具怎么能做精密的开颅手术呢?他认为那些简陋的石器无法为头骨孔洞提供关键的证据。

 

对于张振国的怀疑,韩康信提出另一种看法。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古人有切骨的能力,但是,简陋的工具真的不能胜任吗?韩康信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亲自去试一试用简单的工具徒手打开人的头骨。

 

韩康信选择了考古时所用的“铁刀”作为切骨工具。

 

1个小时过去,头骨刚刚凿出了形状。

 

切割头骨的难度完全超过了专家们的想象,连韩康信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般的费劲。

 

3个小时过去了,切骨的专家已经换到第三位,头骨已经凿通。4小时后,头骨最终被切割下来。

 

但是山东考古所的专家都开始怀疑,就算当时能够切下头骨,恐怕没有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疼痛,除非当时有麻醉药。

 

在今天的开颅手术中,病人一直依靠麻醉药来维持一种深度睡眠的状态,大夫操刀期间,病人丝毫的挪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但是,距今只有1700年左右,在此之前,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麻药的文字记载。

 

那么,在5000年前,没有麻醉药,被实施开颅手术的人怎么可能活下来?

 

峰回路转,中国古老开颅术终获认可

 

此时,各方面的努力都直接指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然而,韩康信仍然坚持他自己的想法,不用麻药开刀的事例并不少见,特别是打仗的时候,也许古代人的精神意念比我们今人还要强。

 

对于韩康信的这种说法,山东考古所的专家们疑惑了,他们开始认为,5000年前的开颅手术是不存在的。

 

这天上午,山东齐鲁医院脑外科收治了一位急诊病人,这位病人在1979年前曾经因车祸做过开颅手术。在为病人做CT后,鲍修风的助手立刻将病人的X光片送到了鲍修风的办公室。

 

这张片子让鲍修风十分惊讶,X光片上,这位病人开颅部位的头骨痕迹与古人头骨的完全一致。

 

难道古人头上的孔洞,需要22年才能生长愈合吗?那么最初的检测结果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时,鲍修风无法解释检测结果出现的巨大反差。他决定,在济南市各大医院收集不同时间做过开颅手术的病人的片子。

 

就在同一个晚上,出乎张振国预料的事情也发生了。

 

工作人员在清理随葬物品时,发现了两个带有孔洞的石器,经过张振国仔细鉴别后,他确定这并不是普通的石器,而是玉器。

 

玉器上的圆孔打磨得非常整齐,如此规则的圆孔,似乎不是徒手打钻而成的,张振国立刻想到,这个物品就可以证明在当时有比玉更加坚硬的工具!而玉的硬度必然要比人的头骨硬许多。

 

另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也在这天出现了,助手邵云也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物品。

 

这是一件骨器,从形状看,张振国认为这是一把骨梳,骨器上雕刻的花纹非常精致,花纹的上方还有几个不很规则的圆孔。

 

既然能在动物的骨头上刻出花纹,那么要在人的头骨上切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张振国非常欣喜,这件物品的出现已经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一定有着非常锋利的工具。

 

张振国的努力事实上只是一个佐证,要想证明韩康信的推论,最重要的还是头骨边缘的痕迹究竟是不是生长的痕迹,而关键的证据仍然没有获得。

 

在鲍修风那里,虽然古人的头骨痕迹与那位1979年的病人完全一样,但是,作为一项研究,鲍修风认为,还不能定下结论,他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才能得出结论。

 

找到这个答案,鲍修风的研究整整做了3年。

 

他与助手跑遍了济南市的各家医院,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样本。可是事情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因为,许多病人在手术康复后,很少回来复诊检查。直到2004年3月,鲍修风收集到上千份病例后,这项研究才有了关键的进展。

 

在大量的对比研究后,鲍修风才发现,他研究的疏漏就出在骨头生长的时间上。鲍修风发现,人的头骨在手术后的2个月里,每天都能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直到2个月左右,骨头生长最终完全愈合,而在以后的若干年,骨头的状态不会再有任何的变化。

 

经过长达3年的研究后,鲍修风认为:那位5200年前的中年男子在手术后至少存活了2个月,甚至是几十年。

 

2004年8月,山东考古所再次举行了论证会,根据鲍修风和张振国提供的证据,专家组最终认同了韩康信的推论。

 

2004年年底,韩康信将他所发现的31颗有洞头骨,正式对外发表,在距今5200年到3000年之间,中国的北方曾经出现过一种古老的开颅手术。

 

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我们似乎已经窥见那段曾经辉煌的文明,但是,历史的真相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多和人体奥秘有关的文章,编辑推荐:人为何会似曾相识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人类开颅术 健康探秘 开颅术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