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18:26:03
母亲节礼品市场热度刚走低,即将迎来下一波父亲节。线下市场不好统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组网购数据:母亲节网购搜索指数一路走高,近两年母亲节前后出现增长17倍净增值的井喷。天猫数据显示,网购母亲节礼物中,传统滋补、保健品仍是主流,今年母亲节活动周第一天,中老年女装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00%。最让人兴叹的无非是连鲜花也能卖过情人节,单天猫数据看,达到了260万的非饱和数据。
这个数据相比之下,爸爸节略显冷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父亲节前夕,淘宝网发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同为节日,父亲节沉寂,妈妈节、儿子节、爱人节欢声笑语,唯父亲节不温不火。据淘宝数据显示,与关键词“爸爸”相关的宝贝仅32万件,像爸爸或者父亲这样关键词的相关商品,往年成交仅仅28万左右,而且这个数据上涨走势平稳,也就是说平均每1千个中国爸爸仅有一份礼物,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天仅有800多人次搜索父亲关键词的礼物,不足妈妈的1/8。
从市场的个截然的对比来看,妈妈盛宠华贵,爸爸尴尬冷场。为何如此悬殊?
看法:中国人对父亲的表达含蓄,“爸爸被忽略”
某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以800名20多岁的上班族为对象,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人中仅有1人能想起父亲的生日,而4人中有3人能够牢记母亲的生日。同时,仅有少数人能回答出父亲节到底是哪一天。
“老爸经济”不火,究其根源,关键是在时下“男主外、女主内”的世风里,父亲的想法是“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我就管挣钱养家”。于是,父亲教育孩子没有母亲殷勤,孩子与父亲接触得少,交流得少,自然对父亲的爱没有对母爱的爱那么直接和浓厚,甚至羞于表达。
在性别方面,男性比女性更不懂表达,多数人认为买礼物是一种“尴尬行为”,爸爸甚至觉得无所适从,浪费钱而不达意。所以很多媒体经常撰文“老爸遇冷”,“爸爸不敌妈妈”以善意提醒市民表达对爸爸的爱。
又或许,尴尬的只是商家
父亲节前夕,许多商家已经打出了“父亲节”打折优惠酬宾的牌子,当天购物场面异常冷清,琳琅满目礼品也只不过得“瞅两眼”的待遇。男性用品、男性服装等促销场面与市场气氛形成强烈反差,这使男性消费为主的父亲节气氛似乎跌到了冰点。而且世界杯是时下最大热点,此时这个父亲节连“配角”都不沾边,只能算“跑龙套”。但想必,这也只是商家待遇,卯足劲促销碰头消费者需求冰角,各家都抱有侥幸心态期待消费者某天能醒悟,销量能遍地开花吧。
建议:爸爸节表达爱同样重要
父亲节礼品市场遇冷,很大部分原因也源于父亲作为男性和父亲的双重因素。据京东数据调查,真正上涨的只有手机数码,个人护理、保健食品等实用产品,实惠形成主旋律。在养生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保健食品这边始终在对付“父亲”这种角色上占据半壁江山。这使保健食品、滋补食品似乎成为父亲节唯一能够与母亲节抗衡的礼品。据调查,60%以上的中老年人有养生理念,借着父亲节这个日子冲冲气,实惠产品迎合需求,势必大胜传统消费品。目前在养生这块有权威性的就是广西巴马,其产出的亦舒堂火麻糊、亦舒堂火麻油借着良好势头推出礼品装,专供网络渠道,目前占据天猫、京东、一号店、微微商城形成“四店鼎力”,让远隔千里的你表达爱意一点有糊而“不含糊”!炫父型动,手指一动,你准备好了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