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9 20:40:47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大自然有一套周期定律,人体要配合自然节拍调理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养成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可以让人整天保持精力充沛,提高机体免疫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与生物钟运 转“合拍”、“同步”。我们知道,大脑皮层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条件反射。人们长期定时从事某项活动,便会形成良性条件 反射,称为“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便有预见性和适应性,这对保证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例如按时进餐的习惯使消化腺到时间便会自动分泌,日久,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高潮”或“记忆高潮”。
春秋时期管子指出:“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唐代孙思邈也提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适应时辰变化的作息制度,今天,人们根据这一观点创立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民间隐士、道家、百岁寿星及豁达的致仕者,多按时辰养生法作息养生,而当时人的平均寿命都不是很高。这说明按时作息、规律生活的确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十二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经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依照怎样的次序锻炼经络才能符合气血盛衰和经络运行的规律。
(1)卯时(上午5:00~7:00) 卯时是大肠经值班。十二时辰的养生重点是卯时起床后要空腹饮一杯 水,便秘者这样做可以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水的帮助,大便即下,能助您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素占人体所有毒素的 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此时在天地之象中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2)辰时(上午7:00~9:00) 辰时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最容易接纳食物。早餐一定要含有蛋白,要有些许肉或者鸡蛋。切记:早餐营养要均衡。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食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清淡,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上午9:00~11:00) 巳时是脾经值班。脾经主消化,这时它要吸收营养。而此时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上学、上班者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尤其老年人素体气弱,所以需“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上午11:00~下午13:00) 午时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午时是阳气最盛之时,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可提高效率。阳虚者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睡一觉,最养阳气。心脏很累者,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1小时,就可达到养心经的效果。
(5)未时(下午13:00~15:00) 未时是小肠经值班。小肠把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后,送到血液,这个时候必须空腹饮一杯水,以稀释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中的营养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