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危害大

 

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和多发性疾病,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据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2∕3的人存在着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捅向老年人的“利刃”,由此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

 

老年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且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只要供血系统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能力也立即降低。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疼、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

 

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另外,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蒙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的信号。

 

大脑4∕3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

 

此外,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还有糖尿病、贫血、肥胖、吸烟等也是形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促发因素。治疗脑供血不足应着眼于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更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抗凝溶栓、抗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几方面。选择治疗药物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合并糖尿病及心律不齐者,可以选用抗血小板、抗凝和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合并高血压者,可使用有降压作用的脑循环代谢改善药物,如果使用不影响脑循环的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应合并使用脑循环改善剂。

 

需要注意的是,在脑循环改善剂中,有一部分药物只改善脑循环,不能降低血压,有的药物则在改善脑循环时可降低血压。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如去除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因素及设法改善脑循环。相关文章链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喝什么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脑供血不足 脑血栓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