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错安眠药老人脑子更“迷糊”

 

失眠发生后,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镇静催眠药上,认为一小片药就可以摆脱失眠烦恼。事实上,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专家表示,乱吃安眠药,会对老人的大脑有所损害。

 

别自行服用安眠药

 

年过六旬的李大妈半年前开始失眠,为了改善睡眠,李大妈从6个月前开始每晚服用1片安定。没想到,服用之后,睡眠时间倒是延长了,但整个上午感觉更加“迷糊”。一个月前,李大妈因为神志恍惚,还跌了一跤,摔成骨折。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很多药物小剂量时表现为镇静作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随着剂量的加大,则引起近似生理的睡眠。

 

老人使用镇静催眠药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时间,做到个体化给药。使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可损害老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反应,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险;长期使用催眠药可能导致药物疗效减退,并产生依赖性,一般以不超过4周为宜。目前主张,在服用镇静催眠药之前,需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关检查,确定失眠类型,选择最恰当的药物。

 

慎用长效苯二氮卓类药

 

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苯二氮卓类和新型镇静催眠药。在苯二氮卓类药物中,大部分药物的药名以“安定”、“西泮”或“唑仑”结尾,如大家熟知的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艾司唑仑)、氯硝安定(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类似,在体内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

 

但对于老年人来讲,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老年人服药后易发生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由于老年人平衡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选择地西泮、氟西泮、夸西泮、氯硝西泮(老年人对本药异常敏感)和氯氮卓等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医生更主张通过良好的作息习惯来改善睡眠。如借助食疗方法,多食牛奶、大枣、莲子、百合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大脑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