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急性心包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到心源性恶液质,严重肝功能不全,心肌萎缩等。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还会发生一些手术并发症。而了解该病的致病原因才能够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该疾病的威胁。那么,急性心包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急性心包炎可因感染,结缔组织异常,代谢异常,损伤,心肌梗塞或某些药物引起,或可为非特异性。

 

急性心包炎时感染可由细菌,寄生虫,原虫,病毒或真菌引起,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多见,在小儿流感嗜血杆菌为常见原因,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可发生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炎,败血症以及贯穿性损伤;心脏手术后和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病毒感染以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和柯萨奇B病毒为常见,在某些城市通过超声心动图辨认艾滋病为心包积液的最常见原因,艾滋病可因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真菌或病毒感染,淋巴瘤或卡波西肉瘤等引起心包炎,但心包积液常无明显原因。结核性心包炎起病隐匿,可存在而无明显肺部受累,在美国,结核性心包炎只占急性和亚急性心包炎的5%,但在印度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则占大多数。

 

急性或慢性心包炎亦可由结缔组织(自身免疫)异常如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和代谢异常如尿毒症引起,它亦可由于损伤;即可发生于心包切开术后(心包切开后综合征),约占心脏手术的5%~30%,胸腔穿透或非穿透损伤可致心包积血而导致心包炎(有时导致心包填塞,心导管偶可穿透心肌进入心包腔),囊状主动脉瘤或夹层主动脉瘤可破裂入心包。

 

急性心肌梗死10%~15%早期可有急性心包炎,后期的梗死后综合征(Dressler综合征)通常发生于梗死后10天~2个月,发生率为1%~3%,其特征为发热,心包炎伴心包摩擦音,心包渗出,胸膜炎,胸膜渗出和关节痛,偶尔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造成心包积血,这通常发生于梗死后1~10天,女性多于男性,

 

急性心包炎可并发于某些药物治疗时如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异烟肼,二甲麦角新碱(methysergide),苯妥英钠或抗凝剂,有时急性心包炎的原因不能肯定,称非特异性心包炎,但有些病例日后证实为病毒引起。

 

上文对急性心包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大家还要注意的是,结核性、化脓性以及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很容易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所以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发展。相关文章链接:心悸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急性心包炎 心包炎 心肌炎 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