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究竟和癌症有多大关系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如果人长期没有归属感,处于孤独状态,会很容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而悲观又会促使人更加孤独。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良情绪的积累就为癌症创造了生长的温床。

 

医学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有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孤独者或心理压力重的人。人类疾病中有50%左右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关,而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又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有时心理因素甚至起主导作用。现在,癌症仍居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因此预防癌症也应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

 

■精神创伤与癌症关系密切

 

有位学者曾对250名妇女的子宫癌的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有156人曾遭遇过重大不幸事件。1977年德国医生Gromer调查了大批癌症病人,发现他们过去均曾有过长期的内心压抑经历。1980年有关专家对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肿瘤科住院的50名患者,与同时住在内科的50名患者做了回顾性调查,统计其自8岁后是否遭遇过重大精神创伤,结果肿瘤组有37人(占74%)曾遭遇过,而内科组仅有15人(占30%)曾遭遇过。这些研究均表明精神创伤与恶性肿瘤发病关系密切。

 

■性格影响免疫功能

 

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其形成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地位,以及所受的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相关,故培养良好的性格应从小开始。具有乐观、开朗、正直性格的人,常表现得热情、坦率和乐于助人,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人际关系好而矛盾少,当遇到心理应激反应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从而保护了自身的免疫功能。

 

性格良好的人,往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较少忧愁和烦恼,即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很快自我化解,因此具有较为健全的免疫力。1984年,有人对100名癌症患者与100名健康人做了艾森克成人问卷测验,结果发现,癌症患者多具有紧张、压抑、焦虑易怒、多疑善感及情绪不稳定等个性特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致癌 防癌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