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治疗:癌症患者的催命符

 

采访中,一些患者家属告诉记者一个名词———“剖腹探查”。“剖腹探查”这是肿瘤科手术最常用到的词汇,手术打开腹腔发现无能为力,只能在给患者缝上。肿瘤医生共识,“剖腹探查”的患者一般时间不多。一位老人被确诊为下颌骨癌,口腔医院全面检查认为不宜做手术,而肿瘤专科医生告诉他切骨切瘤一点问题都没有。老人上手术台的当天,医生又告诉患者家属可能出现开刀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因为排到手术不容易,家属最终在犹豫中签字手术。遗憾的是,老人切了骨却没法彻底清除癌细胞,手术医生只好又给老人原封不动地缝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吃硬食,只能喝点流质饮食。回家没多久,癌细胞大量扩散转移,老人去世。

 

视野:癌症治疗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过度医疗的界限模糊,很难被严格认定,医生总能把过度医疗解释为合理行为,把道德问题归为技术问题。

 

今年年初,“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的新闻,揭开了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05年为8659亿元,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其中,既有物价上涨、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过度医疗造成的不合理增长。

 

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近年来,我国过度医疗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百姓负担,而且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

 

说起癌症的过度治疗,专家说:“一些人简单地认为过度治疗是西医的问题,实际上中医也一样存在过度治疗,只是费用没有这么高昂。过度治疗实际上是癌症治疗模式的问题,以治病为目的的模式必然会出现过度治疗,只有把癌症和人看做一个整体才有可能避免过度治疗。”

 

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又一特征。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患者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滥用心脏支架,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对于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而我国高达12∶1,很多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由于过度医疗的界限模糊,很难被严格认定,医生总能把过度医疗解释为合理行为,把道德问题归为技术问题。公立医院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健康产出,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增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转变激励机制,从支付方式、考核评估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得医院和医生主动以提高人民健康、控制医疗费用为目标。

 

说到放疗、化疗,记者在近十年的采访中,每遇到肿瘤科大夫都会很礼貌地问一句:“如果有一天,您要是患了癌症会接受放疗或化疗吗?”每一位受访的肿瘤科医生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更有甚者会说“我就是病死也不愿意接受放疗和化疗”。记者茫然:己所不欲何施于人?

 

肿瘤已成为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患者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过度治疗的泛滥除了医技因素外,显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主要原因。到底我们的医生是因钱看病,还是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为上?相关文章链接:中医解答:化疗和放疗为何注定不会有效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癌症治疗 癌症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