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 中年人的隐藏敌人

 

一般来说,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据调查,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因此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我国大肠癌病人的中位年龄约50岁,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5年左右。所以说,肠癌是中年人的隐藏敌人。

 

欧美的大肠癌病人中40岁以下已属少见,一般只占2.2%~4.5%;固然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区,50%的大肠癌可通过简单易行的直肠指检发现,75%~80%的大肠癌可通过普通的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概念依然应予以反复强调。但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对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的规律也有所认识,因此用纤维结肠镜对全大肠进行检查也日趋重要。

 

大肠腺瘤具有多发倾向,因此由其恶变而来的大肠癌也具较其他器官为常见的多原发倾向。文献中2%~9%的大肠癌病人有多原发大肠癌(统计时不包括家族性腺瘤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的多原发癌)。据资料统计,此两类疾病病人中有大肠癌发生时,分别有50%及26%的病人患多原发大肠癌。多原发大肠癌可同时发生,也可不同时发生。一般将几个原发癌于同一时间诊断,或诊断间隔时间在6个月之内者谓“同时多原发大肠癌”。

 

几个癌的诊断时间相隔6个月以上时,则称之为“异时多原发大肠癌”。从出现症状至确定诊断所经历之时间谓之“病程”。大肠癌病人的病程长短变化极大。由于约80%的大肠癌由腺瘤演变而来,而由腺瘤演变成癌平均历时10年左右。一些腺瘤尤其是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腺瘤常可出现便血、黏液便等症状。这些症状可间歇发生、反复多年直至最后演变成癌,这些病人的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病人及医生常可因其病程漫长而误认为痔、慢性结肠炎等而不疑其有肿瘤之可能。另一方面,不少腺瘤,尤其是位于近侧结肠者无明显症状,甚至直到癌变仍毫无症状。无症状的大肠癌中尚且有1/4的病人病期已晚,故临床医生对有症状者更不能等闲视之。

 

早期大肠癌多数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癌前病变的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大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区别:

 

①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结肠癌出现的腹部包块并不完全是肿瘤本身,常常是肿瘤合并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连团块,有时是由于肿物引起的肠套叠,后一种情况常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腹部包块。

 

②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该处肠腔迂曲,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由于该部位肿瘤破溃后出血覆盖于粪便表面,很易被患者察觉,故左半结肠癌便血较多见。便血的量和性状往往与肿瘤部位有关,病变愈接近肛门血色越鲜,往往是血、便分离;病变越远离肛门,血色越暗,且与粪便相混。高部位大肠癌粪便往往呈果酱样。需要指出的是,40岁以后第一次出现便血的大肠癌患者中,2/3病人的病变仍限于肠壁,因此,只要提高警惕,及时检查,仍可获得较好预后。排便习惯改变也是大肠癌的常见症状,如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等。病变接近肛门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除肿瘤本身的症状以外,大肠癌的并发症,如大肠与邻近脏器的瘘,由于肿瘤坏死而出现的低热,因肿瘤转移而出现的肝肿大、腹水,以及脑转移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常是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值得强调的是,我国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50%,简单的直肠指检便可获得诊断线索。因此,直肠指检应视为体格检查的常规。

 

由于病人对大肠癌的症状缺乏了解,许多病人症状已持续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就诊。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诊断系由医生所延误。相关文章链接:大肠癌前传:肉疙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肠癌 癌症高发人群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