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着要把癌症治好 反而容易陷入治癌误区

 

有专家说,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上了癌症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消极的心理,一种是,陷入极端的恐惧,对任何治疗都不信任,也不配合;另一种则是,我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等等,第二种怎么看都是积极的,怎么成了消极的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众所周知,现代对付癌症,主要是三大法宝:手术、放疗与化疗。我们先从手术说起。

 

癌症根治术,想当然的恶果

 

霍尔斯特德是著名的外科大夫,那时候(19世纪),乳腺癌发病率不低,而且癌肿往往暴露在外。在霍氏之前,就有人试图用放血、烧灼、及手术等疗法来处理乳腺的癌肿,但大都失败了!原因是局部很快复发。

 

霍氏认为,这是对癌症的性质认识不清,他认为:“癌症就像一架恶毒旋转的风车,从身体的某个单一中心呈弧形不断向外扩散。外科医生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切除身体里每一个可能扩散到的部位来抵制癌症的离心扩散,就好像锁住出错的风车轮片并将其破坏,也就是意味着必须用进攻性、决定性的方法,来治疗早期的乳腺癌。”他坚信的理念是——切除得越多,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当然,这一认识在100多年前是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正确的!

 

尔后的情况则出乎意外。一是由于这一说法本身有着相当的迷惑性,二是因为霍氏的大名鼎鼎,因此,“根治术”便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在上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惊人的繁荣发展——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发展成了“特别根治性”,最后,演变成“超级扩大根治性”。后者本质上是一种异常病态的毁形过程。手术中,既要切除乳房、胸部肌肉、腋窝淋巴结、胸壁等,还要包括肋骨、部分胸骨、锁骨及胸内淋巴结等。总之,切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做完手术,即便能够活下来,她也已经严重变形,变成“佝偻”了。伤口之大,惨不忍睹,自不待言;手术一侧则由于术后疤痕收缩,往往患者佝缩成一团!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不仅仅乳腺癌,当时的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只要能做手术的,都受外科这“圣经”般教条的支配,在“要治愈,手术越扩大越好”的主导思想控制下,尽可能超越极限地扩大手术范围,且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真的需要如此吗?人们总以为医学界是科学界,科学界是非常理性的!其实不然!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伯特·奈斯比特曾经揭露说:“在科学界,意识形态导致腐败;绝对的意识形态,导致绝对的腐败。”早在20年代,英国医生凯恩斯等就发现:乳腺癌患者实施小范围的乳腺切除术与根治术在生存期、复发率等方面并没有差异(但生存质量却大相径庭)。他在1927年就提出“对于某些乳腺癌病例来说,病灶外的延伸切除,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作为小字辈凯氏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他一些医生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同样的见解,都被傲慢的美国外科界所蔑视了。直到70年代,人们在实验小鼠身上发现肿瘤并不像霍氏想象的那样呈螺旋式的向周边扩散、转移;而是呈跳跃式的转移,跳过病灶及附近淋巴结,逃到很远的地方,出现在肝肺及脑骨等远处。显然,根治术的逻辑缺陷很明显——如果癌症局限在原发部位,那么,局部手术就足以切除它,扩大切除范围并无好处;如果乳腺癌已经扩散到远处,再扩大的根治术也无济于事。

 

然而,上述小鼠实验结果还是引起了争议,许多外科权威或不以为然,或仍我行我素。此时,有学者组织了多国的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局部及根治等不同手术之间的差异,1981年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并没有发现有差异。也就是说:接受根治术的那组乳腺癌患者,付出了沉重身体创伤,却没有在存活率、复发率和死亡率方面有所获益。可见,从根本上说,根治术就是个错误,也是一种现代迷信下的想当然之产物。统计表明:从1891年起的近百年时间里,有50多万妇女接受根治性乳房切除术,许多人死在了手术台上,更多人被永久性地毁形了;但她们的希求却只是个幻影,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癌症误区 癌症治疗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