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超市里你不知道的15个陷阱

副标题
  


【超市“天天低价”,晕轮效应】


  陷阱十

 

  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你可能会看到“天天低价”、“5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将别的物品较高定价,把损失弥补回来。像可口可乐这样价格透明的品牌产品,价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别的超市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衣服、鞋、杯子等,价格就可能比外面高。
  
  陷阱十一

 

  利用灯光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回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陷阱十二

 

  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包装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包装销售。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陷阱十三

 

  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陷阱十四

 

  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时,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其实,在他们热情的背后,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允以高比例提成。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品牌商品,将顾客忽悠得“雾里看花”。
  
  陷阱十五

 

  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25%。款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


  编后语:如今,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多数人理想的购物地。超市里价格的公平性、货品的多样性、选购的自由性以及经营管理较规范,为广大顾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取得了多数消费者较大的信任。然而,所谓的宣传彩页和众多的促销活动背后,却隐藏着那么多若隐若现的陷阱。看来,以后去超市购物,大家要小心啦!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超市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