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骨质疏松

 

根据很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人较健康人更易发生骨矿物含量降低,早发骨质疏松,老年人群是糖尿病患有比较高的人群,所以患有骨质疏松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有很多的因素是有关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它能直接刺激骨糖蛋白和Ⅰ型胶原的合成。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明显,减轻了骨胶原的合成,减少了骨骼中钙的沉积。同时,长期血糖增高引起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加重了骨量的丢失。

 

第二,当胰岛素缺乏时,可影响肾脏1,25(OH)2D3的合成和肾小管对维生素D的重吸收,而老年常合并的糖尿病肾病更致1,25(OH)2D3合成减少,肠钙、磷吸收降低。

 

第三,高尿糖可致渗透性利尿,致钙磷从尿中丢失,钙负平衡致继发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使破骨细胞增多,致脱钙和骨质疏松。、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发病年龄早,病变程度重,不易察觉。并且,由于糖尿病合并症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差,吸收钙的能力较差,维生素D合成及作用亦受影响。故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时,单纯补钙及维生素D往往不能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必须补充性激素及降钙素。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防止骨钙丢失,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骨质量,最适用于多发性骨折、骨痛而不愿接受或不宜采用性激素治疗的病。

 

很多人都认为人老会导致骨质疏松,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骨质疏松其实是可以预防的,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式由于人老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

 

一般情况下骨密度下降后恢复的可能几乎没有、对健康骨质受到的破坏医学上还未有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其恢复原状,所以谈不上治疗骨质疏松,只能够早期做好预防。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开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人一般在3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之前是储备期,之后均属支出。骨峰值的高低80%左右决定于遗传因素,其余决定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富含钙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开始就应注意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注重获得足够的光照,同时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如果达到满意的骨峰值,那么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会减少。达到最佳骨峰值后也应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建立起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多和糖尿病有关的文章,编辑推荐:糖尿病足的症状 每个糖尿病人都应该熟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 糖尿病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