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着要把癌症治好 反而容易陷入治癌误区

 

 

更令人不解的是:根据美国癌症学者悉多达·穆克吉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真正被迫退出手术台,并不完全是因为外科权威医师理性觉悟后的主动行为,更多是由于70年代初病人自我的觉醒——70年代初,许多知情者不断向女患者呼吁:“不要再向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屈服了!”呼吁者中,不乏著名的女权主义者,也包括《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这样被称为环保之母的社会贤达。故主要是得益于病人自发的抵制行动。从那以后,在欧美,根治术逐渐声名狼藉,已经没人再实施了。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出版,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因此,作者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被誉为环保之母。

 

需补充说明的是:在中国,这一问题与世界接轨,似乎还其路漫漫!许多地方动不动仍就是根治术。当然,其中也有“黄盖”愿意挨打的因素存在——病人总以为“根治”总是好的。代价大一点也值得!殊不知,这完全是个泡沫。

 

纵观癌症手术史,输掉抗癌战争,人们的认识尚未跟上是一个因素;专业人士自我观念障碍也是重要因素——迷信权威,想当然,死守陈规,难辞其咎!

 

化疗:人体的试错实验

 

我们承认部分癌症中化疗运用有时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往往为一些现象所困惑:例如,众所周知,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转移和复发,人们通常的对策是加大化疗剂量或药物,试图以更为猛烈的攻击,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有时候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及许多临床专家都注意到一个难以解释的事实:似乎化疗越多,出现复发转移的概率越高!为什么呢?

 

我国科学家解答了这一困惑: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际权威的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撰文认为:化疗后普通癌细胞演变成肿瘤干细胞是癌症难治的根源。他们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癌症放疗和化疗中,普通的癌细胞是比较敏感的,容易被消灭,但肿瘤干细胞就像韭菜一样,割掉一茬又会长出一茬,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不容易被摧毁,如同“种子细胞”,会继续产生新的更为顽固的癌细胞,它们被称为“肿瘤干细胞”,它们的存在或出现,导致了癌症治疗的失败。曾益新曾提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因组不稳定,它可以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基因型,这也是临床所见肿瘤异质性(癌症各不相同)的根源。

 

那些与干细胞表型相似的癌细胞能够耐受化疗和放疗,成为复发和转移的“种子”。化疗中一般都会使用DNA损伤剂,它导致了DNA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加剧癌细胞业已存在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加大了癌细胞退行为癌症(肿瘤)干细胞的可能性。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把来源于单个普通癌细胞的单细胞克隆,用紫外线照射,或用化疗药物处理,结果发现能明显诱导干细胞样癌细胞的产生。深入的一系列研究提示:DNA损伤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完全可以导致普通癌细胞蜕变成干细胞样癌细胞的。

 

该项研究表明:化疗用的DNA损伤剂一方面有可能消灭癌细胞,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基因组不稳定性,诱导普通癌细胞演变成干细胞样癌细胞。临床上,人们早就注意到诸如乳腺癌、肠癌与卵巢癌等,化疗次数越多,效果常适得其反。不仅5~8年后“二次癌”几率大增,而且,1~2年内麻烦不断。常常表现为不断复发转移,再次化疗,初期可能效果尚可,但越到后来,效果越差。这可能就是因为肿瘤干细胞的“变异”及“繁殖”能力超强之故。因此,人们认定,如果曾教授的这一发现最终确定,那么,整个癌症治疗策略就应该发生剧变。至少,需要重新评估化疗放疗的长期作用,特别是需要谨慎对待DNA损伤剂的使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癌症误区 癌症治疗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