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

iv0vi| 2015-10-10 16:31:26
阅读()

巳时   9:00~11:00   此时:多喝水 忌辛辣


巳时经络:脾经

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如人脾虚新陈代谢差,废物运不出会堆积在心包里和血管里,人就会容易得慢性病。


养生之道:

宜:1、多喝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身体会开始整个白天的“水循环”,进入良性新陈代谢。

           2、炼肌肉:此时是锻炼肌肉的好时机(脾功能好的人,肌肉发达)。

忌:1、忌辛辣:此时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

           2、不宜进补:此时气血旺,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温馨提示:

           1、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就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2、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3、脾虚的人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肌肉没有力量(所以懒,不爱干活)。

           4、胃不好的人,要先养脾。

           5、如果全身虚胖,长肚腩,喝凉水都胖,说明脾有问题。

           6、大便次数多是因为脾不好,脾不好接下来就是心脏不好,还容易引起肠炎。


脾经不通、脾部功能欠佳的常见症状:

1、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2、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脾经按摩:

脾经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脾经穴位:脾经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计21穴,左右共42穴。

1、可从起点到止点顺序按摩,有疏通经络效果;

2、也可依穴位的主治病症,重点按摩。

注:经络按摩手法讲究较多,如是治病性按摩,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

3、穴位详细:己时

      ①隐白

          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

      ②大都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呕吐。

      ③太白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漏,脚气,饥不欲食,善噫,食不化,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④公孙

          位置: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嗜睡。

      ⑤商丘

          位置: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足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舌根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不乐,好叹息,咳嗽,小儿痫瘈,痔疾,足踝痛。

      ⑥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痛,泄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足痿痹痛,湿疹。

      ⑦漏谷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内踝尖上展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冷麻,足踝肿痛。

      ⑧地机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阴陵泉穴下展3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食欲不振。

      ⑨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⑩血海

          位置:大腿内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展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膝痛。

      ⑪箕门

          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展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遗溺。

      ⑫冲门

          位置: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博动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痔痛,小便不利。

      ⑬府舍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冲门穴上展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⑭腹结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展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寒泄泻,疝气。

      ⑮大横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虚寒泄痢,便秘,少腹痛。

      ⑯腹哀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⑰食窦

          位置:胸外侧,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满,噫气,反胃呕吐,腹胀肠鸣,水肿。

      ⑱天溪

          位置:胸外侧,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⑲胸乡

          位置:胸外侧,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⑳周荣

          位置:胸外侧,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喘,气逆,胸、胁胀满,胸、胁痛。

      21大包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


养脾食物: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枣,板栗,猪瘦肉,牛肉,鸡肉,牛奶,豆制品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上一篇:辰时
下一篇:午时
关键词: 巳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